Welcome
普林斯頓英式藝術幼兒學校標誌
QR Code
歡迎掃描 QR Code

分享至臉書! Share to Facebook!

分享到噗浪! Share to Plurk!

分享到推特! Share to Twitter!

分享到Google+! Share to Google+

分享到微博! Share to Weibo!

剖腹產,寶寶準備好了嗎?

發佈日期:2017-09-22

    • 我身邊很多女性朋友都在問,生產這麼痛,選擇剖腹產不好嗎?

 

    • 剖腹產對媽媽的影響,可能要詢問婦產科醫師比較適當。至於對胎兒的影響,過去的研究指出,除了出生後較容易呼吸窘迫,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差異。然而在二○一一年十月號《兒童疾病文獻》期刊(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)的網站上,有一篇文章討論「選擇性剖腹產」對於幼兒的影響,結論倒是出乎我意料。

 

    • 所謂「選擇性剖腹產」,就是選好白天的時間,跟醫生約定手術,而不是胎兒已經準備出來,經評估必須緊急送剖腹產的狀況。

 

    • 選擇性剖腹產嬰兒,住院率較高

 

    • 這項澳洲西澳大學的研究發現,透過「選擇性剖腹產」出生的孩子,在一歲之前比較容易因為「急性細支氣管炎」而住院,增加幅度約一○%。除了一歲之前較容易住院之外,剖腹產的幼兒在一歲到兩歲之間,住院的機率也同樣高出二○%,只是統計上沒有達到顯著意義。

 

    • 這篇文章能夠刊登在這麼重量級的期刊內,研究對象人數一定不會少。此研究含括了共二十一萬餘足月產兒童,持續觀察長達十年的時間。澳洲當地剖腹產的比例約一六%,相較於台灣的三○%,少了將近一半。

 

    • 「急性細支氣管炎」這個疾病名稱,相信家長們都不陌生。聽起來好像很複雜,但老實說,急性細支氣管炎,就只是嬰幼兒的「重感冒」而已,並不是大學問。

 

    • 比如說,同樣是某種感冒病毒,感染了成人,可能會造成咳嗽的症狀。但成人的支氣管又粗又硬,雖然分泌許多痰液,只要輕輕一咳,很容易就排出來了,不會有什麼大礙。然而嬰幼兒的支氣管就不一樣,它們又細又小,一旦某個部位稍微有一點點痰,整個管徑就完全堵塞,造成寶寶狂咳、狂喘,甚至發出咻咻咻的呼吸聲;嚴重時有二○%的嬰兒會需要住院,睡在氧氣罩裡才比較舒服。

 

    • 為什麼有二○%的嬰兒需要住院,而剩下大部分的孩子卻不需要呢?我相信有兩個因素造成了不同的結果:第一,孩子感染了比較嚴重的病毒;第二,孩子本身體質的差異。

 

    • 造成急性細支氣管炎的病毒有數十種,有些病毒症狀比較輕微,另一些病毒則嚴重許多。這當中最惡名昭彰的就是「呼吸道融合病毒」。呼吸道融合病毒大部分是在冬天流行,但在台灣,其實一年四季都有病例。對於成年人而言,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症狀就像是一般感冒,雖然病程會拖得比較長,但還可以忍受。然而病毒一旦感染到嬰幼兒,可就沒那麼簡單;除了咳嗽,痰超多之外,喘鳴聲也會特別明顯,因此住院機率也高出許多。

 

    • 病毒的種類很重要,孩子本身的體質則是另一個指標。然而目前沒有專家或研究,可以直接判定孩子是否屬於「體質虛弱」型,或事先知道會不會一感染就很嚴重。當然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可尋,比如說爸爸媽媽有過敏體質,孩子喘鳴的機率也許會高一些。而今天看到的這篇文章表示,「剖腹產」是另一個影響體質的因素。

 

    • 自然產有助活化免疫系統

 

  • 過去的研究顯示,相對於剖腹產嬰兒,自然產寶寶在臍帶血裡有較多的細胞激素(cytokines),而這些細胞激素可以促使免疫系統活化,進而保護寶寶對抗隨之而來的病毒感染。
  • 澳洲這篇研究更有趣的發現是,對於嬰幼兒免疫力有影響的是「選擇性剖腹產」,而不是「緊急剖腹產」。所有經由「緊急剖腹產」出生的嬰幼兒,並不會影響未來急性細支氣管炎的嚴重程度。這表示當胎兒自己準備好要出來時,這些細胞激素就已經開始到位;只有當胎兒還沒預備好就從肚皮蹦出來的情況,才會影響到免疫的成熟。
  • 為什麼自然產的寶寶細胞激素會比較高呢?雖然這個問題目前並沒有明確答案,但原因很有可能是,因為新生兒生產時經過了產道,沾上母親產道附近的細菌,誘發細胞激素的活化。同樣緊急剖腹產的媽媽,大部分已經破水,細菌也可以突破重圍進入子宮,接觸新生兒。這些細菌看似骯髒,卻是寶寶建造免疫系統的第一位老師。
  • 從這個角度來解釋,以前曾經有俗語云:「骯髒帶,骯髒長大。」似乎是滿有道理的。因此過去這幾年有好幾個研究都顯示,新生兒時期就使用抗生素的寶寶,未來氣喘的機率比較高,就不難理解了。
  • 當我們免疫系統正要開始接受訓練時,一劑抗生素把「老師們」(細菌)都殺光,而學到了邪門歪道,變成了過敏的氣管。有名的「農場理論」也是同樣的道理。從小在農場長大的孩子,自幼接觸各式各樣的細菌、寄生蟲,免疫系統反而強壯得不得了,比較不會有過敏氣喘的問題。
  • 「骯髒帶,骯髒長大」的迷思
  • 但有些家長們聽了這個理論,將其中的內容無限上綱,反而害了小孩。在這「骯髒帶,骯髒長大」的基礎上,有兩個最大的盲點。
  • 第一,有時候骯髒過頭,細菌戰勝了寶寶脆弱的免疫系統,進而取了他的小命,這可就得不償失了。舉例來說,新生兒接受抗生素常常是為了治療B型鏈球菌感染,這種感染對寶寶可是致命的,讓醫生不得已非得用抗生素不可;若不用,既不道德,也不合理。
  • 第二,並不是所有的細菌病毒,都是好的老師。比如剛剛說到的「呼吸道融合病毒」,就是一個很壞的老師。感染過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孩子,不但沒有正面的作用,反而容易導致孩子未來有氣喘疾病。事實上,大部分的呼吸道感染病毒都不是好老師,容易把孩子的體質導向過敏氣喘之路。因此這些過敏氣喘的孩子常常住院,也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。
  • 所以大家一定很想知道,哪些骯髒的細菌比較有保護力?哪些細菌則沒有?這個問題醫界也想弄清楚,可惜目前沒有明確的答案。
  • 比較常提到的「好老師」,是結核菌類的分枝桿菌;我們給寶寶打的卡介苗,便是其中一型,可以將免疫系統導向比較正常的發展。
  • 喝母奶,腸道益菌多
  • 另一個常被歸類為好細菌的,就是我們腸胃道裡的「益生菌」。有些研究顯示,喝母奶的寶寶因為腸道益生菌較多,因此不論是對於自身免疫力,或是未來預防過敏氣喘,都有相當程度的幫助。
  • 因此各式各樣的益生菌飲料、膠囊、粉末,雨後春筍的出現在市場,爭先恐後希望能成為孩子的免疫系統導師。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有「當老師的能力」,就算有,外來的益生菌效果如何,目前也很難給予答案。
  • 以上我所敘述的這一切,都只是浩瀚免疫學中的冰山一角而已。人體各種系統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可謂錯綜複雜,尤其是免疫系統的成熟、分化,就算以現在醫學的發達,人類所能理解的,依然只是以管窺天。每想到此,便忍不住讚嘆上帝的創造實微妙至極。也因此,每當我看到有產品標榜「促進免疫功能」的效果時,就不禁啞然失笑。如果我們對免疫系統的了解是如此薄弱,更遑論提煉出某種物質,可以「增強免疫力」呢?
  • 回到一開始的主題:剖腹產與孩子的健康。根據去年監察院的資料,台灣剖腹產率高居世界第二,曾經引起社會輿論一陣騷動。當然,台灣不需要跟全世界比,誰的剖腹產率低(非洲國家也許最低?)該檢討的是選擇剖腹的媽媽當中,有五%的人,是自己選擇要剖腹產,因為看時辰、選地點等,這才是真正不可取之處。
  • 剖腹產不是罪過,但不必要的剖腹產,讓孩子免疫力發展受到阻礙,進而增加生病的嚴重度,似乎得不償失。讀者身邊如果有懷孕的媽媽朋友,想要指定良辰吉時剖腹產的,還請好好三思吧!
回上頁
回列表
回首頁
FACEBOOK 留言板